“過馬路”的難題需要“中國式”的解決辦法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死亡對我來說也許可以忍受,可是眼睜睜等着
文/邵顯亭)“中國式過馬路,就是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瞭,和紅綠燈無關。”白描式的民間語言,寥寥幾句,就把規則意識之亂、自律心理之弱的短處“端”上瞭桌面。
過馬路本不是問題,不守規則、不懂禮讓的事情多瞭,也就成瞭問題,甚至是解不開的“疙瘩”。我們正生活在這樣的苦惱與糾結之中。時報昨日報道,在校車都有道路優先權的情況下,小學生在校門卻沒有通行優先權,“什麼時候開車的知道關照孩子瞭,我們傢長就不用來接送瞭。”過馬路的有煩惱,開車的也有抱怨。有人提出,“中國式接送”和“中國式過馬路”摻雜在一起,導致學校附近交通出現混亂局面,“帶著孩子闖紅燈”是同樣讓人頭疼的事情。
一切糾結之源,我們可以從教育資源配置、交通規劃設置等“硬件”來找問題,當這些問題需要一定時間來化解的時候,我們還得從自身尋找最先的突破口,看“障礙”怎樣擋住瞭我們的腳步。這是一個人人都有更多機會表達個人意願的時代。當意願表達走入“誤區”的時候,就會成為解決問題的障礙,把自己當成與制造問題沒有任何牽連的局外人,仿佛規則是給別人制定的,麻煩都是別人制造的,自己可以超然於外。開車的抱怨行人走得慢,全然沒有想到按照法規自己其實需要讓一讓。大人一邊抱怨著別人不講規則,一邊帶著孩子闖紅燈,放松瞭自己,苛刻瞭別人,這樣的教育誤導還是少些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