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百傢講壇》節目為什麼會衰退?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人的一生會遇到的四個人
文/劉宏)央視《百傢講壇》節目為什麼會衰退?可能是健康類節目奪走瞭講壇類節目的老年觀眾。另外,《百傢講壇》的學者明星化也出現瞭一些問題,有審美疲勞,有欣賞周期,還有普及文化。換言之,這樣的節目復制的是課堂模式,並且沒有互動,結果不是提高文化,而是繼續貫徹應試教育的中學老師模式。
我們不妨把《百傢講壇》節目視為一種知識生產,不同國傢會有不同的知識生產系統。很多人批評《百傢講壇》的選題過於歷史化,甚至有一點封建味道,這是在批評這個節目的知識生產方式。同樣道理,央視的《新聞聯播》節目可以被視為一種政治知識生產。媒體在社會知識生產體系中扮演瞭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科學知識生產上表現的很顯著。
《百傢講壇》節目失落瞭,這個節目曾經風光一時,捧紅瞭於丹和易中天等人。奇怪的是,這些被節目捧紅的名人倒沒有反過來保住《百傢講壇》節目的名氣。現在這個節目看上去已經敗落瞭。這好像是在說一個道理,節目捧人,人不捧節目。當然,這也可能是電視節目有自己的周期規律。我知道有些人仍然把這個節目作為學習教材。
那麼,《百傢講壇》節目給演講人帶來的是什麼名聲?這個節目捧紅瞭一些學者,不過,有趣的是:這個節目好像和專業人士產生瞭某種矛盾,這就是收視率高的演講人似乎反而被業界輕視。當她們的社會名聲提高的時候,他們的專業名聲反而持平,甚至有所下降。說明社會名聲比專業名聲更功利,兩種名聲之間有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