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生活的抗爭,才最有力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創業其實就是敢想敢做
臺灣作傢張典婉去福建上杭走瞭一趟,所見所聞,都寫進瞭她的遊記,發佈在近日的《東方早報》上。其對傳統的呵護,對中華文化的敬畏,躍然紙上。
張典婉的上杭之行,主要是考察上杭西門大街一帶的明清客傢宅地。對她來說,這簡直等於打開天窗,讓她得以窺見一個童話世界。她是臺灣客傢文化研究者,在她來說,兩岸客傢文化積累的厚度,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臺灣歷史短,百年客傢民居就己經是瑰寶;大陸卻有著臺灣不可能擁有的客傢文化縱深,臺灣同胞唯有仰望。
但最讓張典婉沉醉的,還是原鄉客傢人的日常生活。客傢老街上祖傳五代的老藥房,擺在木櫃裡的雙喜茶壺,扛著兩籮青菜的阿婆,沿路賣豆花的婦女,都能讓她久久駐足,感動不已。在她眼裡,客傢文化不隻屬於歷史,不是靜滯的,而是流動於客傢人的生活現場,洋溢於客傢人的眉目之間。所以她的遊記,標題就叫作《請留下有溫度的街道》。這即是說,客傢宅地所代表的客傢文化,就有如人的肌膚;拆除客傢宅地,拆的不是磚瓦,拆的是客傢人的生活方式,拆的是客傢人的文化生命。
顯然因為文化臺灣和生活臺灣的浸潤,張典婉才有這樣敏銳的觸覺。我在臺灣遊歷瞭兩個月,對文化臺灣和生活臺灣的那份溫潤與優雅,感同身受,從這樣的生活方式中,必然培養出對於文化和生活的熱愛,所以我能想象張典婉面對上杭客傢宅地即將消失的憂傷和那份呵護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