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發小”的一代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
我越來越覺得如今的孩子——尤其大城市孩子,正面臨一個危險:失去“傢”、“故鄉”這些精神地點。
有位朋友,兒子6歲時搬瞭次傢,10歲時又搬瞭次傢,原因很簡單,又購置瞭更大的房子。我問,兒子還記不記得從前的傢?帶之回去過嗎?他主動要求過嗎?沒有,朋友搖頭,他就像住賓館一樣,哪兒都行,既不戀舊,也不喜新……我明白瞭,在“傢”的轉移上,孩子無動於衷,感情上沒有纏綿,無須儀式和交接。
想不想從前的小朋友?我問。不想,哪兒都有小朋友,哪兒的小朋友都一樣。或許兒子眼裡,小朋友是種“現象”,一種“配套設施”,一種日光下隨你移動的影子,不記名的影子,而不是一個誰、又一個誰……朋友尷尬地說。
我無語瞭。這是沒有“發小”的一代,沒有老街生活的一代,沒有街坊和故園的一代。他們會不停地搬,但不是“搬傢”。“搬傢”意味著記憶和情感地點的移動,意味著朋友的告別和人群的刷新,而他們,隻是隨父母財富的變化,從一個物理空間轉到另一物理空間。城市是個巨大的商品,住宅也是個商品,都是物,隻是物,孩子隻是騎在這頭物上飛來飛去。
我問過一位初中語文老師,她說,現在的作文題很少再涉及“故鄉”,因為孩子會茫然,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