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社會大亂之前,必有三種前兆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
文/國史漫談)曾國藩曾說,社會大亂之前,必有三種前兆:
1.無論何事,均黑白不分。
2.善良的人,越來越謙虛客氣;無用之人,越來越猖狂胡為。
3.問題到瞭嚴重的程度之後,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認,不痛不癢,莫名其妙地虛應一番。
曾國藩死後20年,大清朝終於灰飛煙滅。
同樣,於右任的《亡國三惡因》也頗有些意思:民窮財盡,社會破產,國傢破產。國有金,吝不與人,為他人藏。此其一。善不能舉,惡不能退,利不能興,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此其二。宮中、府中、夢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窺伺中、霄小撥弄中,國際偵探金錢運動中,一舉一動,一黜一陟,墮其術中。此其三。
第一,說的是老百姓貧窮,物價飛漲,社會呈敗落之象。老百姓為什麼貧窮?因為”國有金,吝不與人”,財富不往普通人手裡流動,國傢與民眾爭利。財產歸權貴私有。勞苦民眾雖竭盡勞作,所得不足以維持生計,兩極分化嚴重。
第二,行善的不能受到褒揚,作惡的不能受到制止,社會道德急劇下滑。官員雖多,但不作為,忙於吃喝嫖賭,聚斂財富,使”利不能興,害不能除”.善惡本人兼而有之。所以於右任說”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其中的”化”、”使” 兩個動詞很生動地說明瞭官員普遍貪腐、社會道德敗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