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西方女留學生親歷的文革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出賣你性格的16個小動作
文/伊莎貝爾·希爾頓譯/呂宇珺 潘晶)作為“文革”以來首批來到中國的西方留學生,伊莎貝爾·希爾頓對中國充滿好奇,然而她卻意外地卷入到一場對意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的文化大批判當中。
北京之於我的第一印象是令人迷惑的。那是1973年10月的一天,漫長的飛行終於結束。這座呈現在我眼前的城市是那麼的昏暗,以致我一度懷疑是否真的抵達北京。在那個年代,前往中國的飛機是不允許途經蘇聯領空的中蘇關系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破裂),航班不得不繞道而行。當時的中國內部動亂不斷,對外大門緊閉,前往北京的航班需求寥寥。我們乘坐的航班從倫敦起飛,經停歐洲數國,然後在巴基斯坦港口城市卡拉奇著陸。
晨曦沐浴下的喜馬拉雅山脈金光燦燦,在這樣的景色中,我們飛離卡拉奇,前往北京。在近23個小時的飛行後,我們終於抵達北京。機場一片漆黑和荒涼,看不到其他任何起落的飛機。於我們而言,這好似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麼的遙遠、那麼的與世隔絕。
前來迎接我們的是一位年輕的英國外交官。在今天的中國,若是有12名英國留學生到達,沒有人會留意;而在1973年,我們一行人的到達則象征著中英邦交正常化的重要一步。自“文化大革命”爆發以來,我們是首批抵達中國的西方留學生,亦是1967年8月英國大使館遭遇襲擊以後,第一批來到中國的英國留學生。早先,因一群中國人縱火燒毀瞭位於北京的英國駐華大使館,並襲擊毆打瞭英國外交官員,英國政府曾一度斷絕兩國的外交關系。後來,中英關系逐步修復,而我們一行人的到達便是其中一項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