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長為何越來越沒有信心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在失敗中成長
文/熊丙奇)“80年代,中學比上線率;90年代,開始比本科率;進入新世紀,本科率逐漸被一本率取代;現在,對於重點中學,在一本率之上,主要看有多少個上北大、清華。這樣下去,怎麼得瞭?”最近,我到一所高中給學生講座,校長談到現在的高中辦學,十分苦惱。他說,他已在高中教學30多年,覺得教書越來越難,也越來越沒有信心。
按照校長講的“辦學目標”,其實,任何學校都會越來越難。不僅校長沒信心,老師和學生也不知道出路在哪裡。以前,對於重點高中來說,就是80年代,上線率也會達到50%,現在以能上幾個北大、清華作為“指標”,就好比是奧運賽場比金牌,而且是不拿金牌就失敗。這種“辦學目標”的變化,導致教育的路不是越走越寬,而是越來越窄,失敗感充斥在整個教育體系。
高中的這種辦學局面,也讓學生和傢長的教育焦慮情緒越來越嚴重。圍繞“辦學目標”,現在很多高中,都向學生和傢長灌輸“沒考上一本就不算考上大學”、“不上名校沒有出路”的觀念,於是,雖然我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26.7%,每年的高考升學率已經達到75%,但全社會的高考焦慮沒有任何緩減,大傢都盯著那8.5%的一本高校,以及隻有萬分之六不到的北大、清華資源。“名校情結”在過去20多年間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