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過馬路:不能總歸結為素質問題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當一個人有所追尋時,他只會看到他
文/柳隨風)當一個生活常態的問題引起公眾關註之後,我們缺乏的是審視這個問題根源的自省之心,而簡單地把這種現象歸結於素質論問題,更甚者,認為簡單的用嚴刑苛法來治理以達到馬路通暢的目的,而忽略瞭紅燈十字路口設計的通行時間是否科學合理等等問題。當一個問題在找不到根源不能對癥下藥的時候,所有的努力也未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反而沉疴難痊。其實中國式過馬路現象能否根治也是如此。
不可否認,我們面對中國式馬路現象的存在,同司機行人的素質有很大的關系,現行的交通法規雖然明確瞭違反交規法機動車駕駛人員將會受到哪些處罰,但是在無監控無人看守的十字路口這一法則卻未免有用,而這種路口車擠車人擠人的現象成為瞭一種常態,當自律不能成為相互尊重的基礎,法規未能抵達的時候,這種約束性便會失去效力。於是那一句我們隻要湊夠一撮人便可以走瞭,也成為生活的一種常態,也成為現下交通擁堵的一個頭疼問題。
這並非是我們的行人不自覺,而是在於某個路口其紅燈的設置是否合理也決定瞭是否擁堵的程度。在那些車流人流繁忙的十字路口,交通信號燈車行與人行的時間將會是決定擁堵的關鍵所在。但這個問題一直以來未能引起交通部門的重視,那麼在通車時間過長,行人等候時間過長的情況下,疏堵也就成瞭一句空話。顯而易見,擁堵的問題其實不能簡單地歸結在人的素質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