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為何沒有高考狀元情結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提升影響力的九項技巧
文/耿銀平)一年一度的高考剛剛過去,各地又開始瞭“高考狀元”的熱炒。一位從海外歸來的朋友說,相比中國,在美國、英國、北歐等國傢,從來沒有“高考狀元”的情結。
為什麼沒有?主要在於這些國傢人才評價標準的多元化。僅僅“分數高”,並不能證明就是優秀學生,還應該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意志力、公益情懷、創造能力、領導能力方面有積極的建樹。
正因為這樣,美國的高考錄取除瞭參照SAT考試成績,面試、自薦信也是非常重要的依據。面試官往往很“毒辣”,能將你潛意識中隱藏的人性化優劣等因素,統統都挖掘出來,看你到底是不是一個品格和意志力都很優秀的人才。如果他們認為你在某方面非常優秀,就是SAT考試成績不夠高,也會認定你是優秀人才。而自薦信,主要是展示你的“人無我有”的優點,當然,展示不是說謊、編造,而是實話實說。
比如,一個孩子說他非常堅強,在傢庭遭受一系列變故、親人去世後,傢庭收入降低瞭,他就挑起瞭生活重擔,打瞭幾份工,還堅持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沒有因為傢庭原因而改變自己的生活和發展軌跡。這樣的“實話實說”就能獲得成功。而這種多元化、社會化的評價標準,完全是開放的、自由的,所以,美國學生很樂於參加慈善活動以及公益活動,打工賺錢是傢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