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新政的歷史故事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鄧小平
中國宋代仁宗慶歷年間進行的改革。宋仁宗時,官僚隊伍龐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遼和西夏威脅着北方和西北邊疆。慶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韓琦同時執政,歐陽修、蔡襄、王素、餘靖同爲諫官。宋仁宗責成他們在政治上有所更張以“興致太平”。范仲淹與富弼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項以整頓吏治爲中心的改革主張。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宋仁宗採納了大部分意見,施行新政。詔中書、樞密院同選諸路轉運使和提點刑獄;規定官員必須按時考覈政績,以其政績好壞分別升降。更蔭補法,規定除長子外,其餘子孫須年滿15歲、弟侄年滿20歲才得恩蔭,而恩蔭出身必須經過一定的考試,才得補官。又規定地方官職田之數。四年三月,更定科舉法。另外,還頒佈減徭役、廢並縣、減役人等詔令。由於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五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
將慶曆新政失敗的原因歸於保守派的破壞和改革派的失誤,似過於簡單了一些。因爲,用改革派與保守派的政治分歧來解釋改革的失敗,有違歷史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