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爲何不愛旅遊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有人說我變了,其實我原來什麼樣現在還什麼
學者孫鬱在一篇名爲《山水之外》的文章中提到:“魯迅一生,不喜歡旅遊,有關外出觀感的散文,寫得很少。”大約在1924年,魯迅應西北大學及陝西省教育廳之邀,到西安講學。
那一次走的是水旱兩路,沿途不少觀感。魯迅此前產生過寫一部關於楊貴妃長篇小說的念頭,但到了華清池,心目中的景緻頓消,對楊貴妃的興趣降了大半。“這正是看景不如聽景的緣故。魯迅的這種心態,是他性格的昇華。他的思想庫中,缺乏自然倫理的因子。純粹的精神靜觀多,而實際考察的興致少。如有人於此下點工夫,寫寫魯迅遊興頗少的原因,當會是篇有意思的文章。”
孫鬱自己給出了兩個原因:一是遊記主題過窄,後人用情過濫,反而讓人疏遠了。魯迅一生,鮮涉足於此種文體,大概有這方面的原因;另外一方面,魯迅覺得太安逸的環境裏,會消磨自己的意志,讓人陷入一種幻境。當
年郁達夫要搬到杭州去住,魯迅就寫了一首《阻郁達夫移家杭州》,勸其從湖光山色中走出。“魯迅喜歡的是在蒼涼的境地裏掙扎、搏擊,厭惡的正是小橋流水式的平淡。”
以上原因有其道理,但我認爲,這跟魯迅心底的極度自信有關。如果山水景緻僅僅是茶杯、椅子一樣的物什,對人們來說,有無好惡也就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