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運動員傷病看挑戰人類生理極限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成功人士的四個支點
文/曾慶平)在古希臘時代,奧林匹克運動僅僅是摔摔跤、跑跑步,強調的是參與,而不在乎錦標。近代的體育比賽已從單純的參與過渡到參與加競技,有的變成瞭純表演性質的“演藝”活動。
為瞭比賽並取得好成績,訓練成為運動員的必修課。訓練出成績的現象說明,拉馬克“用進廢退”的理論不僅適用於生物進化,而且在運動員提高競技水平上也得到很好的體現。
以舉重為例,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內容就是“舉起-放下”的單調動作,而且杠鈴重量一加再加。舉重比賽時,不僅僅是完成動作那麼簡單,還要講究策略並力爭超越對手。
有時,運動員第一舉不成功,幹脆放棄後面的試舉,直接挑戰下一個杠鈴重量。這時,經常見到運動員受傷甚至嚴重受傷。為瞭挑戰世界紀錄,運動員嚴重受傷的例子層出不窮。
於是,類似的問題擺在瞭人們面前:競技體育的觀賞性應不應該以運動員的傷病為代價?運動員為破紀錄“傷害”自己的身體何時才是終點?
人類不可能從事任何形式的運動如飛翔),也不可能無止境地創造運動紀錄如舉重、投擲),這是由人類自身的生理極限所決定的,盡管目前還沒有確定最大生理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