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父親進傢門隻怪大學生嗎?
文/朱少華)一傢人辛辛苦苦,供小兒子一直上到大學,並且畢業後留在南京,成傢立業。按說,這當兒子的,應該好好盡孝心,可沒想到的是,老父親大老遠從湖北老傢趕來,想看看孫子,兒子卻不讓他進傢門。看見民警,張老漢當街下跪哭訴,說隻想回老傢,不想再見到這個兒子瞭。面對老淚縱橫的父親,兒子卻什麼都不肯解釋,一直說“我眼鏡找不到瞭”。後來,他還問民警,能否幫忙把父親送回老傢。
五十歲左右的人都會記得“文革”時曾有這樣一個順口溜,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傢庭貧窮,父母望子成龍,兩口子含辛茹苦讓孩子從小學上到大學,為的也就是希望孩子長大成人能改變命運甚至“光宗耀祖”。而現在孩子長大改變瞭命運,在大城市安傢落戶也算是“光宗耀祖”瞭。沒想到這時候已經成“人上人”的兒子卻拒絕遠道而來的父親進傢門。親生兒子何至於置人倫道德而不顧,乃至翻臉無情,拒絕父親踏進傢門?這裡面還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問題?
這位作為大學生的“眼鏡男”不會不明白這樣一種非常淺顯的道理。自己今天的所有一切都是眼前這位一副窮酸的老漢給予的。他能夠擁有今天的一切更是自己夢寐以求並必須加倍珍惜的。他之所以拒絕父親進入傢門,一是可能窮酸的父親形象會對其實也很前途帶來威脅;二是一旦讓父親走進傢門會不利於傢庭生活的安定。這樣的猜想並不是空穴來風。一些大學生為瞭就業,讓自己更有身價,更是為瞭贏得周圍環境的尊重和仰慕,總會為自己編織一道絢麗的光環,有海外背景,有不凡的身世。而這些人之所以這麼虛偽,正是有一些人和單位“非常在乎”這一點,更甚至於還將此當成提拔重用的條件。這樣一個環境好不容易已經編成,而在這時候鄉下的父親突然殺到,帶來的威脅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