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經濟學:房地產的那些事兒
對任何一個關註中國經濟的人而言,這幾年房地產都不是一個能繞得過去的話題。所以,我在過去的四五年時間裡,不停地在寫關於房地產的文章。有時是在反復說自己堅信的東西,有時是在反思自己曾經相信的觀點,有時是在反對看似合情但未必合理的政策,有時是在反駁流行但未必正確的說法。這一章裡就收錄瞭7篇這樣的文章。
我反復說的是,中國這麼多人買房用於投資,其實是對中國投資渠道缺乏和利率管制的一個理性、自然、正常的反應。如果存糧越存越少,那把糧食換成地,即使地價很高也不會劃不來,所以王二選擇瞭買地;如果錢越存越少,利息還趕不上通貨膨脹,即使房價很高,那買房作為投資也不算虧,所以很多人選擇瞭買房。這就是《王二買地和投資性購房的無奈》一文的基本觀點。
我反思的是,即便房價高是在市場經濟下正常的現象,這並不意味著這種現象就一定是合理的,特別是如果我們在乎住房的分配,特別是如果我們可以承認一個簡單的現實:所有人都需要有房子住。在《佃戶和房奴的“一個夢”》一文裡,我構造瞭一個完美的市場經濟,抽象掉瞭任何現實中可能存在的腐敗、壟斷、官商勾結和各種醜惡。但這個完美市場經濟的唯一缺陷就是土地分配的高度不均。通過這樣一個例子,我想要突出的就是,市場即便是完美的,其分配的結果卻未必是完美的,特別是對於土地這樣一種沒有人能創造,但是所有人都有需求的資產。與這個相聯系的就是《王二賣糧和住房分配的難題》一文。這篇文章突出的是下面這個觀點:房價問題看似是個價格問題,其中包含的更多的還是一個分配問題。完全通過價格來實現住房分配,未必能得到理想的分配結果。但更重要的是,如果通過扭曲價格來實現住房分配,分配的結果可能會更差。這些結論都自然地指向瞭一點:過度關註房價,而不關註分配的調控政策可能會得到與初衷不符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