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難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友誼感人的話
文/冉雲飛)轉眼間,王小波去世十五周年瞭。他所寫的文章與林達的著述構成瞭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一道特殊的人文風景。王小波明白、有趣、幽默,於不知不覺中使人受到教益,甚至使不少人有“原來話還可以這樣說”的先著我鞭的快感與心契。
我不是王小波門下走狗,甚至算不上他的忠實讀者。我隻讀過他的隨筆雜文,而沒有讀過他的小說。我對中國當代小說整體評價比較低,因為在這個現實永遠比小說來得更有想像力的土地和時代,國人至今還沒有創造出配得上這苦難大地的佳作。我想王小波的小說也許像有些讀過它的人所認為的一樣不錯,但離成為配得上我們苦難的偉大作品可能還有一定距離。
但王小波的隨筆雜文卻算得上非常好的文字貢獻,這些不多的貢獻,不僅使大傢知曉王小波配得上他所受的苦難,更接續瞭由胡適等自由主義者開創的平和理性、明白有趣的說理傳統。這個傳統經過六十多年來的滌蕩,如批判胡適運動及出版《胡適思想批判》八大冊,已經使得許多人不知怎麼說理、如何爭論瞭,於是大肆謾罵、胡攪蠻纏、邏輯混亂的文章和言論流行,並俘獲瞭許多人的心。
不特如此,在喪失平和說理的同時,還喪失瞭有趣幽默的情感與智慧,這真是一個極其傷痛的事實,可是有不少人將此視作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學問的抄襲,沒有原創,沒有思想;寫文章的人,老套八股,被意識形態大詞所捆縛,不知逃離,還自得意滿地在糞坑中歌頌這糞坑是多麼舉世無雙。獨獨王小波從糞坑裡跳出來,發現那些真實有趣的生活與事物,並用明白有趣的文字將其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