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民志願者身上看到民間意識的覺醒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人不是僅僅爲了愛而生存的;難道男人的全部
文/葉一劍)我是在西安火車站遇到馬成霞的。當時我正在向工作人員咨詢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甘肅地震災區文縣,突然一個婦女擠過來打聽如何坐車去汶川。“5.12”以後,汶川就是那次四川地震的代名詞。
她是山西省平遙縣的一個農民,初中畢業,傢裡有兩個孩子,大女兒9歲,小兒子16個月。她從平遙坐上火車,經西安,方向是四川汶川,目標是去做個志願者。
馬成霞告訴我,她是因為在電視裡看到一個七八十歲的老婆婆在災區義務給大傢做飯後,被感動瞭,“既然那麼大歲數的一個老太太都可以當志願者”,“自己也可以幫助災區做點事情”。
而且,如果真的沒有什麼工作可以做,她打算領養一個災區孤兒,因為,在她離開傢的時候,她隻告訴瞭她9歲的女兒,她的女兒對她去災區表示支持的唯一理由就是,希望媽媽可以領養一個災區的孤兒。
她的舉動讓我很吃驚。我一度很激動地告訴她,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一種民間意識的覺醒,讓我開始對我們這個國傢重新思考。就像奧威爾在《1984》中提到的,“如果有希望,希望在無產者身上”。我想,當我們這個國傢的農民的公共意識開始覺醒的時候,一場轉折性歷史變革也許就要發生瞭,過去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