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均:快樂的孔夫子和歡樂的老楊頭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三月的落葉
好朋友是做生意的,常常通過微博發一些連接過來,都是諸如成功學之類的文章,例如怎樣才能賺錢、如何才能成功,每篇文章都會拿一些成功人士做榜樣,例如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最低檔次的也是賺瞭一兩個億的富商。在朋友眼裡,成功的唯一標準就是身價的多少,成功都是有價格的。而我這種人所做的事,離成功太遠,是沒有意義的。
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瞭,就對他說瞭我心目中的“成功人士”:孔子、孫中山、魯迅、胡適等等。他們的成功顯然不是與財富多少掛鉤的,有些甚至成反比:孔子如喪傢之犬,一生都在顛沛流離;中山靠自己在美國開農場的哥哥賣牛的錢參與推翻瞭中國幾千年的帝制;魯迅一生都沒有積攢起財富,靠賣文為生,常常弄得不得不斤斤計較;而胡適名滿天下時,在美國卻過得相當不如意。但與這些人同時代的“比爾蓋茨”、“李嘉誠”們,以及一大批億萬富翁死去上百年之後、他們積攢起來的財富被後代千金散盡之後,人們便早已把他們忘記,但世人仍然會對孔子和胡適這些人高山仰止。
我可不是反對財富與資本傢,富人們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顯然比我這個“民主小販”更快更直接地惠及更多當下的中國人。但我覺得,一個多元的社會應該有不同追求的人;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隻有一種判斷成功的標準,每個人的夢想也應該是不同的。當社會判斷成功的標準隻剩下“權、錢”時,這個社會就會出問題,這個民族也就攤上大事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