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魏延之悲劇與諸葛亮用人
文章分類:名人文摘
你也會想看的:個人修養勵志名言24條
評魏延之悲劇與諸葛亮用人
來源:《炎黃春秋》 作者:徐澄清
漢末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在我國古代政治家中確實是一位佼佼者。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和爲追求天下統一大業而鞠躬盡瘁的奮鬥精神,以及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風範,確實使人敬佩。可他也不是完人,也有他的短處。對於諸葛亮其人,歷史學家和政治家們都曾有過不少評述,可惜由於歷史的侷限,或者由於“爲賢者諱”之類的思想所囿,抑或由於敬仰之情,不願言其瑕者甚多,尤其是在他對待和使用蜀國大將魏延問題上更是諱莫如深。《三國演義》中“魏延腦後有反骨”這一說,爲好多人所熟悉和接受。這就須從歷史本來面貌來辨其真僞。這裏我只就諸葛亮用人之得失和魏延之悲劇發點議論。
在漢末軍閥割劇、羣雄爭霸的夾縫中求生存和發展的劉備是很有抱負和膽識的,他深知人才之難得,懷着求賢若渴的心情禮賢下士,不惜“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來做自己的得力助手。當時劉備已是47歲的皇室將軍,而諸葛亮則是27歲的書生,而就是這位“鄉下知青”在見面時竟提出了着名的《隆中對》的戰略決策。在短短三百字的《隆中對》裏分析和預測到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歷史趨勢,並從政治、軍事、內政、外交諸方面作了精闢的分析,可以說它是蜀漢開國的奠基石,無愧於千古奇策的讚譽。這個戰略決策的執行開創了劉備事業的新局面,問題是諸葛亮沒能根據後來的形勢變幻發展及時修正其中已經過時的一些計劃和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