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因一句難聽話就要了替身加親家翁崔琰的命
曹操因一句難聽話就要了替身加親家翁崔琰的命
來源:常書偵 作者:《文匯報》
東漢末年,羣雄逐鹿,曹操滅掉袁紹平定北方後,聲威大振,獻帝因而下詔,曹操由魏公進爵魏王。崔琰儘管極具威望,且又和曹操互爲親家翁,又爲曹操當過替身,但終被曹操所害。
替身,是指替代別人的人,多指代人受罪的人。此類現象在當今的演藝圈中比較多見,替身演員代替影片中原演員表演某些特殊的、高難度的動作和技能。另外,有的外國政要挑選與自己長相相似的人充當替身,讓替身代替自己出現在環境比較複雜的場所,避免自身遭到暗算與攻擊。當然,替身這類工作並非現代人的專利,古已有之。魏武帝曹操,就有過一個替身。
東漢末年,羣雄逐鹿,曹操滅掉袁紹平定北方後,聲威大振,獻帝因而下詔,曹操由魏公進爵魏王。此時的曹操可謂是春風得意。而此時,匈奴派使者覲見漢天子,使者聽說曹操進爵爲魏王,就提出要向魏王拜賀。曹操允許之後卻覺得自己長的不夠氣派,卻又想在外族人面前顯顯威風。想來想去,就叫尚書崔琰做自己的替身接見匈奴使者。崔琰乃漢末名士,在朝野很有聲望,而且崔琰的侄女還是曹操的四子曹植的妻子,曹崔可謂是親家關係。崔琰不但身材魁梧偉岸,而且一把鬍鬚長達四尺,有美髯公之風。陳壽的《三國志》對崔琰的容貌描述是:“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由此可見其容貌決非一般。 《世說新語.容止》一書曾講述此事: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賀,曹操卻扮作侍衛模樣,手握鋼刀,挺立在坐榻旁邊。接見完畢後,曹操派人去問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說:“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側捉刀的那個人氣度威嚴,非常人可及,是爲真英雄也! ”由此可見,這位匈奴使者也決非等閒之輩,他能夠通過崔琰表面的“雅”,看到他深層次裏的缺陷:威武不足,亦即沒有曹操那種從骨子裏透出來的英雄氣概。這話傳到了曹操耳朵裏後,讓他很是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