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黨爭的歷史故事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機遇是爲誰準備的(1)
牛李黨爭是在宦官專權的日子裏,唐朝朝廷的官員中反對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擠打擊。依附宦官的又分爲兩派——以牛僧孺爲首領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爲首領的李黨,這兩派官員互相傾軋,爭吵不休,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鬧了將近40年,歷史上把這次朋黨之爭稱爲“牛李黨爭”。
牛李黨爭是唐朝末年高官爭權的現象,文宗曾有“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的感慨,牛李黨爭使本來腐朽衰落的唐王朝走向滅亡。
編輯本段開端
牛李黨爭的開始是由進士考試而起。
唐憲宗在位時期,有一年長安舉行考試選拔人才,舉人牛僧孺、李宗閔在考卷裏批評了朝政。考官認爲兩個人符合選擇的條件,便把他們推薦給唐憲宗。這件事傳到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的父親)的耳裏。李吉甫見牛僧孺、李宗閔批評朝政,揭露了他的短處,對他十分不利。於是李吉甫在唐憲宗面前說,這兩個人牛僧孺、李宗閔)與考官有私人關係。憲宗信以爲真,就把幾個考官降了職,牛僧孺和李宗閔也沒有受到提拔。誰知這件事卻引致朝野譁然,爭爲牛僧孺等人鳴冤叫屈,譴責李吉甫疾賢妒能。迫於壓力,唐憲宗只好於同年將李吉甫貶爲淮南節度使,另任命宰相。這樣朝臣之中分成了兩個對立派。但此時李德裕、牛僧孺尚未進入朝廷供職,所以派系鬥爭色彩尚不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