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的歷史故事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60本經典好書推薦
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史稱隋文帝,定都長安。589年,隋滅了南方的陳,結束三國兩晉南北朝長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統一了中國。此後,社會秩序逐漸安定下來,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南北加強經濟文化交流,成爲客觀形勢的需要。
經過短短二十多年的恢復,耕地面積和作物產量,都有較大的增加和提高。隋朝政府徵收的糧食、布帛,堆滿了國家倉庫。手工業有了新的發展,帶動了造船技術的提高,宏偉的戰艦上建有五層樓,非常壯觀。政府把全國幾萬家富商遷到了東都洛陽,使這裏的商業盛極一時。整個封建經濟呈現出繁榮景象,對發展南北交通,加強經濟文化交流,鞏固隋朝政權,提出了更爲迫切的要求。於是,開鑿大運河就提到日程上來了。
584年(開皇四年),爲解決都城長安(當時叫大興城)的漕運,首先修復了西漢的關中漕渠,名爲廣通渠。後來爲南下平陳,重新疏浚了邗溝,名山陽瀆。隋煬帝即位,下令在605年(大業元年)開始修築大運河。首先開通濟渠,從洛陽西苑引穀、洛水入河,又自板渚引河水,向東南至盱眙(在今江蘇)對岸入淮。同時重浚拓寬江淮間運河,仍名邗溝。608年,隋朝政府向遼東用兵,開鑿永濟渠,引沁河東北流經白溝故道,和今南運河接漯水,直達涿郡(今北京)。610年,又開鑿自京口(今鎮江)至餘杭(今杭州)的江南河。這樣,從584到610年的二十六年內,開浚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大段,西抵長安,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共計兩千餘公里的南北大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