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熙:完善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
文章分類:財富人生
你也會想看的:你轉眼的一瞬,我蕭條的一生。我一
提到公司治理,國內有一個人是繞不過去的,他就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李兆熙。他人生中有17年是在企業實踐,有20年是搞企業研究。從工廠車間到企業研究,從國內到國外,從微觀到宏觀,在一個個課題的研究中,他一直在儘自己的力量推動着中國企業公司治理的正規化。
我大連工學院起重機設計專業畢業後,分配到北京起重機廠工作。從1967—1984年,我一直在企業,這樣的經歷對我的人生起了很大作用,我能接觸實際,接觸工人,對微觀的企業生產和管理過程比較熟悉。
在企業17年裏,我有7年是在車間,最開始是掄大錘,搞焊接、組裝,生產起重機結構件。當時流行說要解放生產力,“文化大革命”後期還流行“48小時不下火線”。一些老工人也跟我們一起想怎麼解放生產力,一邊掄大錘,一邊搞液壓機這樣的技術創新。當時覺得自主創新很重要,後來我就去了技術部門,做產品設計,包括施工過程中的工藝管理、圖紙設計。
1983年我到日本高鬆市多田野鐵工所訪問和引進技術,當時感覺到中國的技術很落後,但如果只是把人家的圖紙拿過來,沒有條件消化吸收,也很難搞技術創新。所以我就有一個想法,解放生產力和技術創新其實最重要的是管理,於是萌發了學習管理的念頭和願望。
我大連工學院起重機設計專業畢業後,分配到北京起重機廠工作。從1967—1984年,我一直在企業,這樣的經歷對我的人生起了很大作用,我能接觸實際,接觸工人,對微觀的企業生產和管理過程比較熟悉。
在企業17年裏,我有7年是在車間,最開始是掄大錘,搞焊接、組裝,生產起重機結構件。當時流行說要解放生產力,“文化大革命”後期還流行“48小時不下火線”。一些老工人也跟我們一起想怎麼解放生產力,一邊掄大錘,一邊搞液壓機這樣的技術創新。當時覺得自主創新很重要,後來我就去了技術部門,做產品設計,包括施工過程中的工藝管理、圖紙設計。
1983年我到日本高鬆市多田野鐵工所訪問和引進技術,當時感覺到中國的技術很落後,但如果只是把人家的圖紙拿過來,沒有條件消化吸收,也很難搞技術創新。所以我就有一個想法,解放生產力和技術創新其實最重要的是管理,於是萌發了學習管理的念頭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