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無處不在,作文
篇一:作文之米無處不在
◎ 秦曉鳳
針對中學生目前的寫作現狀,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最大的困擾就是找不到寫作的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是真的沒有米嗎?我認為作文之米無處不在。
這裡,筆者就以本班級學生兩次作文練習《堅守內心的美麗》和《傾聽》為例來談談如何找到可以下鍋的米。
到生活中抓米。生活的寫作空間很大,學生的寫作素材可以來自傢庭生活、校園生活或是社會生活。在寫《堅守內心的美麗》時,有學生選材於自己的鄰居,寫一位退休老中醫,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堅守著高尚的醫德,堅守著良心的底線”;有學生寫自己的媽媽,一個開書店的小老板,在平凡的生活中上,守著一個小書店,幾十年如一日,“堅守的是自己的一份心意,與人方便,予人溫暖,簡單而樸實的真情”。在寫《傾聽》這篇作文時,學生取材於生活的素材就更多瞭,有同學寫自己和爸爸去看訂購的新房子時,巧遇農民工大叔與媳婦兒通電話,從而無意間傾聽到瞭一段對話,也傾聽瞭“那個農民工樸實簡單的傢庭希望”,感受到瞭“他對傢的想念和對妻兒的關愛之情”。文章從一個新穎的角度,以小見大,反映瞭農民工的生存狀態,小切口,反映的卻是大主題。這樣真實的社會生活材料,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思考空間;還有學生選擇寫“公交車上不同人掉硬幣和投硬幣的聲音”,“時尚的少婦、白發蒼蒼的老婦人、可愛的小女孩”,在作者的筆下各具風采,傾聽這三類人的行為“投幣、撿幣、遞紙”來見證人間真情;再有寫傾聽“爸爸打呼嚕的聲音、媽媽嘮叨的聲音、奶奶剝花生的聲音、同學歌唱的聲音,老師講課的聲音”這一類傢庭和學校生活的素材就更是隨處可見瞭。其實,隻要用心留意,學會思考,生活中處處有寫作的材料,處處可以感受人間的真情。隻要你願意,就可以隨時抓取到生活中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