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塗畫現象的作文
文章分類:散文隨筆
你也會想看的:知錯能改的名言
篇一:校服塗畫當休矣
校服塗畫當休矣
□佛山順德樂從中學:謝植宣
某報社記者發現中學生校服上的塗畫現象較為突出,於是采訪調查,結果發現,校服塗畫的形式、原因千奇百怪。教育的話題從來不缺,但這次由校服而引發,雖有點意外但也不愕然。
校服,學生的身份標識,而校服往往有學校的區別,於是校服也是一間學校形象的外在認知。但是如果記者在采訪中問:“你喜歡學校的校服嗎?”估計大部分學生都會搖頭,對於崇尚個性自由的年輕學子而言,那統一的款式、單調的色彩,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和潮流沾上一點關系的。所以,若非學校有統一的著裝規定,校服,這個連雞肋的地位都不如的校服,自然就不受待見,在校服上塗畫也就是見怪不怪的事情。
其實,何止學生喜歡塗畫,我們中國人歷來就有塗畫的習慣。古時詩人喜好遊歷,每到一地,詩興大發,往往喜歡在廟宇的墻壁上、高山的絕壁上、甚至酒樓茶肆的柱子上題詩一首。不少題詩也成為瞭千古名篇,傳唱至今,而題詩之地往往也成為瞭名勝古跡。蘇軾的《題西林壁》不就是題在廬山西林寺的墻壁上的嗎?文人騷客,絕地勝景,兩相輝映,倒也顯得人傑地靈。但麻煩的是我們沒有詩人的才情,卻有著詩人一樣的情懷,每到一地,在乎的不是景觀,而是那“到此一遊”的銘記,甚至這樣的塗畫還漂洋過海,走出國門,等到埃及名勝盧克索神廟的石壁上出現瞭“丁錦昊到此一遊”的塗畫時,我們才意識到,原來這是一個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