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的得與失作文
篇一:對當前語文教學得與失的思考
對當前語文教學得與失的思考
課改後語文教材發生瞭很大的變化,語文教學也有很多創新。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筆者發現瞭語文教學上的一些偏失,對這些偏失作瞭一些思考。在課程標準的使用上不能力求面面俱到,教學目標應該建立在個人的教育理想上;在教材資源的整合上,不能過分依賴教材,而應該有選擇地使用教材,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在語文能力培養方面不能偏重學生能力培養而忽略語文基礎知識;在語文考試上應該刪掉文言虛詞的考查,增加口試。
1、課程標準的使用上的偏差及校正
當前的語文“課程標準”比原來的“教學大綱”更全面,更適合現代語文教育的需要,更適合培養現代人才培養的需要。教學目標分明,提出瞭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語文課程標準率先采用瞭知識與過程、能力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一體的目標體系。這是意義非凡的舉措。首先是在教育學意義上厘正瞭學生觀,學生是人而不是容器;其次是準確定位瞭關於“教學“行為的管理學觀念。課程應該重視過程,正因為重視過程,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課程質量管理的測控標的更新到“語文素養”上;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也提出瞭明確的要求,但目標偏高,在實際教學中很難達到。當前的語文課程標準,對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強調不夠。比方說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但似乎忽略瞭創新的前提是繼承。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如何完整地理解、綜合地運用語文課程標準的問題,如果斷章取義、顧此失彼,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適得其反。比如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知識與過程、能力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一體的目標,有的學校在要求老師寫教案時每節課都要體現,可是老師們變作法子也想不出半個學期來這一百多個目標如何列出來,如果真的每節課都能實現這麼多目標的話,我們的學生早就個個都是天才瞭呀。這就沒有真正理解課程標準,而隻是一種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