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型作文的分類
篇一:新材料作文類型匯總
一、寓言故事以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為材料)
一隻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瞭。一隻烏鴉看見瞭,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於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瞭,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瞭。
牧羊人的孩子見瞭,問這是一隻什麼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道試題提供瞭一則“烏鴉學鷹”的故事,要求考生必須“全面理解材料”,立足材料的整體含意,但允許考生“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並可“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 那麼,這個故事包含哪些側面(或者說角度)呢? 其中的老鷹,是並不值得深究的對象。審題的關鍵在於材料末尾牧羊人和孩子兩人的說話。牧羊人稱烏鴉為“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顯然是在批評它不自量力、好高騖遠、東施效顰。而牧羊人的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烏鴉“也很可愛啊”,這表明他對烏鴉的喜愛,肯定瞭烏鴉“見賢思齊”的動機和“拼命練習”的行動。那麼,我們作文時究竟該對烏鴉持什麼樣的態度呢?這主要三種:一贊成牧羊人的看法,二是贊成孩子的看法,三是跳出兩者的窠臼,辯證地看待兩種看法,四是著眼於寓言的整體寓意。據此,我們可以提取出以下觀點:①烏鴉不從自身實際出發,才落得被捉的下場,由此可提出“不能刻意模仿他人,一切都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的觀點。②烏鴉做瞭別人不敢做也不敢想的事,盡管沒有成功,但是依然值得鼓勵,由此可提出“要敢想敢做”的觀點。③烏鴉雖然敢想敢做,但是由於不能從自身實際出發,以致落得被捉的下場,由此可提出“要敢想敢做,但必須從實際出發”。④對於同一個對象、同一種行動,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可提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