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自己不稱帝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天才永遠存在人民中間,就像火藏在燧石裏一
文/吉炳軒)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知名人物,用大政治傢、大軍事傢、大文學傢來形容他,都是不為過的。但曹操又是一個最具爭議的人物,不論是他生活的那個年代,還是到後世,始終都是褒貶不一。
從曹操生前的實力來看,他要稱帝誰也擋不住,而且還會得到一大群跟隨他南征北戰的人的擁護。但曹操始終沒有這樣做。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稱帝,追封曹操為魏武帝。倒是劉備、孫權都在各自的地盤上稱瞭帝,真正成瞭天下三分。
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個人都想統一中國,唯獨曹操沒有稱帝,這是值得研究的。當然,劉備、孫權稱帝均是在曹丕稱帝以後,東漢政權徹底完結之時。由此也可以說,隻要漢傢天子還在,孫權、劉備也不敢貿然稱帝。這種現象隻能用中國的傳統儒傢文化來解釋。儒傢文化強調的是禮治、德治,最看重的是遵禮。這個禮的核心就是上下有別,尊卑有序,一旦定下來,就不能逾越,誰越過瞭,天下就共討之。
曹操不稱帝,根本是他當時還不能逾越和不願逾越禮制這條線。他守住這條紅線,就在政治上得瞭分,就掌握瞭主動權。曹操的起兵,以後的興起,靠的都是這張牌。沒有瞭這張牌,曹操就會失去民心,就不會有以後的宏偉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