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韓寒寫錯瞭甚麼?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魯赫男:堅持和執著,我的新東方情緣
這篇文字本來是答覆新浪網友Ispeech關於韓寒〈太平洋的風〉一文的質疑,寫來覺得可以不隻是對一個人說。
看題目就惹猶豫:下題的究竟是要替韓寒抗辯?還是要落實韓寒寫錯的內容?單此一句帶一問號,的確無從判斷。文章有長有短,再短也不能一眼看完,題目便有其必要,以收括撮之功。今人為文,這題目的功能百變,有時未必能盡道一篇宗旨,說不定隻是個廣告,招徠讀者而已。
早在一兩年前,大陸的媒體就曾經拿韓寒作題目,問我感想如何。對於一個「出道多年、聲動海內的年輕作者」這幾個四字語詞本身就容或有現象上的矛盾),我當時的答覆是:期待有不隻一個韓寒。吹毛求疵地追問,則「不隻一個韓寒」也有本質上的矛盾──因為韓寒就是韓寒,轉製出另一個來,二人一面也沒甚麼趣味,更何況第二個韓寒若真是韓寒第二,則他肯定不甘屈就的。然而我引伸瞭自己的話,也希望人們聽得懂:一個能接受玩笑和批評的社會,不會隻需要一個韓寒。這話後來沒見報。
任人都會說些招人喜怒愛憎的話;有些說得完整,有些說得不完整,那是因為有時說的人本來就看全面瞭,有時聽的人隻意會瞭他聽得懂的事。人生遭遇最是這樣,有些人遇見好人,有些人撞上車禍,而且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碰到總統──碰到瞭也不是都愛拉拉那總統的手。一旦拉上馬英九的手、還被他「久仰」瞭五秒鐘,也未必盡得人羨慕。我聽說瑞典總理老在街頭小店喝咖啡,與人摩肩擦踵而難邀人正眼一看,這也是民主的一個境界。但是在臺灣,境界似乎更高,馬英九拉上韓寒之手的新聞不是韓寒發的,而是馬英九的「府方」發的,可見臺灣領導人的人氣低迷,病急投醫,並不是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