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時儒傢,失意時道傢,絕望時佛傢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
人生其實就是由喜劇和悲劇組合而成。何為喜劇?何為悲劇?沒有標準答案。同一件事情,對那些慣用頭腦思想的人來說是喜劇;而對那些慣用感覺的人來說則是悲劇。這也說明,面對同一件事情,為什麼有人笑,為什麼有人哭。凡能理性、客觀看待世界,他的心中就有精神傢園;凡憑感覺、激情、主觀看待世界,他的心中就隻有一片荒蕪。
看來,人類還是要有一個精神傢園。大傢都讀過柳宗元的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如果心中沒有一個精神傢園,在那種環境下,他能“獨釣”得住嗎?按現在的價值觀他不投江才怪呢。
所以,有人說,中國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時候是個儒傢,失意的時候是個道傢,到瞭絕望的時候就是個佛傢。也就是說儒傢是治國的,道傢是治身的,佛傢是治心的。按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比喻,儒傢像是開瞭個糧店,五四運動砸爛瞭孔傢店,所以中國挨餓,就是精神饑餓啊。現在不光在中國把孔傢店又開瞭起來,而且還開到國外。道傢是藥店,人生有毛病,社會有毛病,一定要吃點藥。人的心靈和精神有點問題,道傢可以幫你解決。佛傢是開大型購物廣場,有錢沒錢都可以進去逛逛。
哲學上有個觀點,就是社會是永遠未完成的社會,人是永遠未完成的存在。社會、人生都是未完善的,因此需要藥去治。所以,中國有這樣一句古話,得意信儒,失意崇道。林語堂先生也說過:道傢及儒傢是中國人靈魂的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