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傢長移民之後對美國教育和國內應試教育的思索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由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
當我把九歲的兒子帶到美國,送他進那所離公寓不遠的美國小學的時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交給瞭一個我並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終日憂心忡忡。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學校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至少讓學生玩兩個小時,下午不到三點就放學回傢,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沒有教科書。
那個金發碧眼的美國女教師看見瞭我兒子帶去的中國小學四年級課本後,溫文爾雅地說:“六年級以前,他的數學不用學瞭!”面對她充滿善意的笑臉,我就像挨瞭一悶棍。一時間,真懷疑把兒子帶到美國來是不是幹瞭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看著兒子每天背著空空的書包興高采烈的去上學,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傷。在中國,他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書包就滿滿的、沉沉的,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換瞭三個書包,一個比一個大,讓人感到“知識”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國,他沒瞭負擔,這能叫上學嗎?一個學期過去瞭,把兒子叫到面前,問他美國學校給他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他笑著給我一句美國英語:“自由!”這兩個字像磚頭一樣拍在我的腦門上。
此時,真是一片深情懷念中國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瞭為什麼中國孩子老是能在國際上拿奧林匹克學習競賽的金牌。不過,事已至此,也隻能聽天由命。不知不覺一年過去瞭,兒子的英語長進不少,放學後也不直接回傢瞭,而是常去圖書館,不時就背回一大書包的書來。問他一次借這麼多書幹什麼,他一邊看著借來的書一邊打著電腦,頭也不抬地說:“作業。”這叫作業嗎?一看孩子打在電腦屏幕上的標題,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國的昨天和今天》,這樣大的題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