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到底有什麼意義?我比誰都相信讀書的意義
文章分類:散文精選
你也會想看的:這是我所理解的愛情,它紮根在我心
作者:李小墨
我覺得有必要厘清一下,本文討論的讀書指的是閱讀書籍,不是指上學。在我們的語境裡,在學校裡接受教育,既叫做上學,也被叫做讀書。
「上學就是讀書,讀書就是上學」的表達方式背後,隱藏著一系列錯誤且相當普遍的觀念:閱讀學校指定的教科書或選定的書目,才是正經八百的讀書,其他都是課外書、閑書;讀書是專門在學校裡做的事。
持這樣觀念的學生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後,要麼再也不讀書,要麼把讀書當做一件可有可無的事。脫離學校教育的讀書,常常被當成一件沒什麼用處、意義不大的事。
我所理解的讀書,是包含學校教育但又不局限於學校教育的,以完善自我為目標的自由、自主的閱讀。我比任何人都相信這種閱讀的意義。
原本擬定的標題是「我比任何人都相信閱讀的意義」,但後來又把閱讀改成瞭讀書。因為閱讀還包括大有後來居上之勢的碎片化閱讀。我想強調,碎片化閱讀,不能替代書籍所代表的系統閱讀。
智能手機的普及,讓低頭族成為全球現象,以手機為載體的信息,必然呈現出碎片化的趨勢。隨之而來的就是碎片化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