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的創業故事:中年奇跡(二)
柳傳志的創業故事:中年奇跡二)
講奉獻
柳傳志認為,自己身上的奉獻精神是能夠成功的第三個原因。“90年代以前,中國的創業和外國的創業有很大不同,早期在中國創業,沒有奉獻精神,創業實際很難實現。如果我比別人多一點什麼的話,就多瞭點這種精神。”柳傳志的奉獻精神來自於他對自己境況的清醒認識。“像我,如果完全沒有計算所的背景,沒有計算所賦予的各種營養,聯想的發展會有很多困難。聯想是國有的,這一條其實起到瞭很大作用。我說我們貸款靠信譽,但如果我們不是國有的,光靠信譽行嗎?1988年,我們能到香港發展,金海王工程為什麼去不瞭?就因為它是私營的,而我們有科學院出來‘這是我們的公司’。年青同志不能忘瞭這個,心裡要弄清楚,你做出的成績主要部分應該歸國傢。心裡想不透這一點,做著做著,就會出現問題。”
“出問題的做法有三種:一種是把不該得的,隨手歸到自己包裡,歸大瞭就犯瞭法。這種情況不少,國傢體制也有值得反省的地方;第二種是在合法的外衣下想辦法謀私利,比如說,聯想是公傢的,我再讓親戚朋友開一傢公司,把好的業務向它那兒介紹,肥水隻流自傢田。這樣做國傢一點辦法都沒有,但聯想就辦不起來瞭;第三種是找親信。老的國有企業領導人為瞭退休之後的切身利益,退休之前急於把自己的心腹安插在比較合適的崗位,這樣接班人就能保證他退休有好的待遇。廠長這樣,常務副廠長這樣,書記也這樣,就會發生大的矛盾,宗派就出現瞭。宗派是癌癥,絕對不好治,我也沒轍,隻能堅決杜絕這種做法。”柳傳志在香港聯想的合作者,現在大概有八九千萬的股份,二三億的資產,香港有不少人拿他們兩個人做比較,但柳傳志說:“我挺值。我和科學院老同志比,他們今天還在那裡做科研,他們什麼享受都沒有,而我,生活條件在國內已經是一流瞭,做的事情又符合國傢的需求,還需要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