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的“神話”
中等生的“神話”
他是一位中等生。在湖北省組織的高三調考測試中,他的成績隻夠“二本線”。但是,在其他同學還在緊張備戰高考的時候,他卻接連收到瞭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俄亥俄州立大學、佐治亞州立大學三所世界名校的錄取通知書,創造瞭一個中等生的“神話”。
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中等生的“帽子”曾經壓得他抬不起頭。特別是在“小升初”、“中考”等重要考試中,他接連失利,甚至一度被老師放棄。面對這些挫折和困惑,他沒有把自己放棄。不被老師重視,他就自己重視自己。他經常對自己說:“這門課很有趣,我一定能夠學好!”這種先入為主的良性暗示讓他養成瞭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種習慣使他在不被老師重視的情況下,始終保持著積極而又健康的學習欲望。
初一的暑假,爸媽曾經打算把他送到補習班培優,可是,他堅決不同意。相對於培優補習,他更樂於社會實踐。他說:“我不想成為一名新時代的孔乙己,我應該成為一名具有真正能力的年輕人!”在他的說服下,爸媽同意瞭他的觀點。他利用節假日,參加瞭學習策劃的模擬聯合國活動,到星巴克咖啡店當前臺服務員,還自學瞭吉他和速記。這些社會實踐活動雖然短暫,但是,這讓他學到瞭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培養瞭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較強的社會能力。這些不被國內高考評價體系重視的方式和能力,而恰恰是國外高校錄取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