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時間“底線”
文章分類:成功勵志
你也會想看的:如果喜歡也是一種錯,我願意一錯再錯
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時間“底線”
文/郭韶明
手頭有一件事,時間是一個星期,那麼前五天,一定是碌碌而過,從第六天開始,才提上日程,時間緊緊張張,人卻雷厲風行,好像突然就有瞭動力。晚上要寫個東西,最遲睡覺前交,那麼吃完晚飯後到10點半,一定是聊天、看郵箱、喝茶,甚至無所事事,從11點開始正襟危坐,幹到幾點另說,不過總能幹完。一般而言,效果還不錯。
今天要去一趟銀行。那麼,一定不會一大早就去。相反,會在各種無關緊要的事情都處理完的時候,差不多4點半才出門,緊趕慢趕,好像在跟時間打仗,而之前,時間在你這兒,無用得都快扔進垃圾桶裡瞭。
隻要還有時間,任務就會自動膨脹,直到用完所有的時間。這就是“帕金森定律”告訴我們的道理。
不是嗎?做同樣的事,所費的時間差別可能很大:你可以在15分鐘內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上半天;你一天可以幹10件事,也可以悠悠閑閑隻幹那麼一件;你的論文規定完成時間是5個月,5天你也可以搞定;要你一年幹件什麼事,不到最後一個月,你可能根本忘瞭這茬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