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追求“面子工程”:官員熱衷市政工程和排
文章分類:名人文摘
你也會想看的:
清末追求“面子工程”:官員熱衷市政工程和排場
來源:《百家講壇》 作者:雪珥
粉墨登場是大清國官員們最爲拿手的絕活,他們往往將自己作爲舞臺的主角,全力打造“高、大、全”的光輝形象,養成了浮誇、疲怠的工作作風。
如大清國第一任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在東北有相當的建樹。年僅22歲的大清國軍隊總參謀長軍諮大臣)載濤,從歐洲回國時,經過奉天,“見馬路、電燈、軍警無不備具,街市煥然一新,乃宿公署,儼然歐式,益服世昌新政經畫,非它省疆吏所及。還朝即力薦其值樞府焉”。
當然,也有憤青們對此不以爲然。王照在《方家園雜詠紀事》中說,徐世昌到東北後,乾的無非都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王照的評價雖然有些偏頗,卻也描摹出大清國改革的一幅畫卷。時人有記載道:“易私塾門榜即爲學堂,改親兵衣飾即爲巡警,建一二洋式衙署,用一二留學生,即爲崇奉西法。”轟轟烈烈的改革,被各級領導幹部有效地當成了道具和工具,他們莫不在“馬路、電燈、軍警”這些“看得見、摸得着”的表面文章上大下功夫,搞得鑼鼓喧天,色彩爛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