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教我走上寫作路
文章分類:名人文摘
你也會想看的:營銷團隊口號
周總理教我走上寫作路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陳祖芬
淮安市駙馬巷7號,是周恩來誕生的院落。讀周恩來故居,我好像讀懂了爲什麼這個院落裏出生的嬰兒會成爲總理。院子裏的一株梅,是童年周恩來親手培植。橫枝凌空一品梅,掩映着院中一扇扇雕花門,香氣襲人。
這是一座清咸豐到光緒年間的青磚灰瓦木結構的建築——淮安市駙馬巷7號。走進三進院的一間小屋,就見一張清末通常的木雕牀。講解員說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就誕生在這裏。我眼睛一熱,就走不動了,就熱熱地想着,這牀幔裏,那嬰兒哭着來到這個世界,注定了要承受太多的艱難,雖然也因而越發偉大,越發如江河蒼天長駐人間。
六七歲到十歲,周恩來在家塾館讀了《四書》、《五經》、《西遊記》、《水滸》、《三國演義》、《說岳全傳》等古籍名著,家訓“師教與家教兼顧,學問與人品並重”……這叫我想起周家始祖周敦頤,《愛蓮說》的作者,宋朝理學的創始人。廚房前有兩小塊菜地,乳母蔣媽媽經常帶着他從井裏提水種瓜種菜。9歲那年,他的生母、乳母在一年裏去世,父親在外地,家道開始敗落,知縣祖父只留下這座院落。八嬸楊氏把他接到北方,生活拮据時常常帶着少年恩來典當衣物。八嬸信佛,崇尚“積善積德”。1950年和1953年周總理兩次把她接入中南海,但八嬸還是願意住回老家。她晚年的生活費、醫療費、喪葬費都由周總理的工薪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