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警察”故事呼喚社會信任
文章分類:名人文摘
你也會想看的:創業:必要手段―逛街
“等警察”故事呼喚社會信任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郭鬆民
日前,在南京漢中門大街出現令人感動又心酸的一幕:兩名小夥子同時發現路邊有一沓百元大鈔,由於擔心做好事反遭人誤解,就沒有撿起錢,而是冒雨守在路邊等警察12月9日《揚子晚報》)。
說令人感動,是因兩個小夥子的舉動表明,人間自有真情在;說令人心酸,是因這本是一件光明正大、理直氣壯的好事,但兩個小夥子卻如同做了一件壞事那樣陷入極度緊張當中,竟在雨中僵立幾個小時,直到接到報警的警察來拍照、清點之後才得以解脫。
僅就事件本身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做好事像做壞事”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社會成本的大大增加。不僅兩個小夥雙雙付出時間成本,警方也付出了出警成本,而且,他們還要付出隱形的心理成本。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瞭社會信任的嚴重缺乏:沒有人相信還會有人做好事,真的做了好事的人也不敢相信自己居然不會被反咬一口。而缺乏社會信任的後果,則是社會成本的大幅度增加,社會合作的難度大大增加。從邏輯上說,這種成本增大到了一定程度,甚至會導致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轉完全處於失靈狀態。此外,隱形的心理成本也更加難以承受:幫助別人的人,無法從中得到快樂,被別人幫助的人,不敢相信其中無詐,人與人之間,心與心之間,被築起了一道厚厚的無形之牆,每個人都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