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還有吳道子嗎?
今日還有吳道子嗎?
來源:《南方週末》 作者:楊鍵
在傳統將斷未斷之時,我們如何能夠跨越明清,上溯唐宋,並與之銜接?
1937年,張大千和謝稚柳在徐悲鴻處見到徐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大爲驚歎,稱爲國內僅見的唐代人物畫卷,極有可能爲畫聖吳道子的真本。徐悲鴻視此畫爲生命,將刻有“悲鴻生命”四字的印章蓋在畫上,並跋曰“足可頡頏歐洲最高貴名作”。《八十七神仙卷》是徐通過老友許地山在一德國女子手中以自己的7幅精品及一萬元現金交換而得。抗戰時期時局動盪,悲鴻經常將此畫捆綁在身,以防不測,但即便如此,此畫也曾被盜過一次,後悲鴻又以20萬元現金和十多幅自己的作品再次贖回。
徐悲鴻雖對中國古畫如癡如醉,但他的代表作大都革命味十足,其《田橫五百士》、《九方皋》、《愚公移山》,包括各種奔馬,勞動味、謳歌味、苦味、革命味,我的眼力都很不能適應。我還是喜歡他早年的素描、油畫,前一陣去新建的江蘇博物館看到他早年的幾幅花鳥,都是小畫,很雅緻,沒有這些畫的土氣,更無什麼大場面。比起大畫家吳道子,徐的這些代表作真的很土氣,這只需將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與徐悲鴻的《愚公移山》等比較一下即可看出。徐悲鴻的心就像鐮刀斧頭一樣實際,吳道子的心線條)則像天上的雲一樣變化莫測,虛無縹緲;徐悲鴻有革命的土氣,吳道子卻有一股亙古的貴氣,徐的代表作是一份革命遺產,吳道子是精神遺產,徐的畫裏有政治遺影,吳道子只是天籟之聲。最爲奇特的是,以鐵血的革命觀寫照的徐悲鴻手上,竟有以心傳神的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不管是真跡還是武宗元的仿本,它確實精彩。在一個鉅變的徐悲鴻畫前,在傳統將斷未斷之時,我們如何能夠跨越明清,上溯唐宋,並與之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