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和壬辰衛國戰爭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成功=85%的人脈關係+15%的專業知識
1592年春天,日本的豐臣秀吉藉口朝鮮拒絕幫助日本攻打中國,調集近20萬大軍,700艘戰船,悍然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
日軍在朝鮮登陸,僅3個月的時間,就接連攻陷了朝鮮的京都漢城及平壤、開城等重要城市,國王逃到鴨綠江邊躲藏了起來,整個朝鮮如覆巢之卵,岌岌可危。豐臣秀吉見初戰告捷,頗爲得意,他狂妄地對部下說:“你們等着瞧吧,好戲還在後頭呢,要不了多久,朝鮮、中國的臣民就會俯伏到我的腳下,聽候我的驅遣!”可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在海上他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慘敗,因爲他們碰到了朝鮮的愛國名將李舜臣率領的海軍。
李舜臣出生於1545年,他原來只是一個小縣城的獄吏。因爲他剛毅勇敢、足智多謀,被首相破格提升爲全羅道左水使,扼守朝鮮海峽,他早就看出了日本想吞併朝鮮的狼子野心,他非常重視訓練水師,並特別改進了傳統的龜船。龜船是朝鮮人很早就發明的一稱戰船,船身裝有硬木製成的形似龜殼的防護板,故叫龜船。李舜臣改進了龜船的結構和設備,把船身造得更大。每艘船身長十餘丈,寬一丈多,甲板之上有厚木製成的頂蓋,並且裹上鐵板,可以掩護船上水軍避免敵人火器投射,頂蓋上和甲板旁,裝着許多尖銳的大釘和鐵鉤,使敵人不敢攀登,船頭上安裝着一個大龍頭,上穿兩個大炮眼,頭尾都裝有金屬尖杆,必要時可用來衝擊敵船。船身前後左右有74個槍眼,射手可以伏在內部施放火器。船身兩則又各設10只大槳,全部划動,急馳如飛。加上船身很大,可以裝載很多飲水和糧食,這使龜船更適於水面久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