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軍的歷史故事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傢庭教育必讀的幾則故事
太平天國時期北方的農民起義軍。源於捻子(一稱捻黨)。“捻”爲淮北方言,意即一股一夥。捻子是民間的一個祕密組織,有說產生於清康熙年間,有說出現於明朝末年,成員主要爲農民和手工業者,早期活動於皖北淝水和渦河流域。嘉慶末年,捻子集團日多,小捻子數人﹑數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經常在安徽亳州﹑阜陽、河南三河尖、江蘇﹑山東間護送私鹽,並與清政府發生武裝衝突,後甚而起義攻城。1853年(咸豐三年),捻子在太平天國影響下發動大規模起義。起義後的“捻”,史學界稱捻軍。
捻軍起義從1853年至1868年,長達十六年,其歷史分爲兩個階段。自1853年春至1863年3月爲前期捻軍。1853年1月至3月,太平軍連克武漢﹑安慶﹑南京,安徽﹑河南捻衆紛紛起義響應。及至太平天國北伐軍經過時,已開始從分散鬥爭趨向聯合作戰。1855年秋,各路捻軍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今安徽渦陽)會盟,力量最大的當地捻軍首領張樂行(張洛行)被推爲盟主。聯合後的捻軍建立五旗軍制,用黃白紅藍黑五色旗區分軍隊。總黃旗主由張樂行自兼,總白旗主龔得(龔得樹),總紅旗主侯士維,總藍旗主韓老萬(萬峯﹑狼子),總黑旗主蘇天福。總旗下有大旗﹑小旗。每一旗主左右都有一個以宗族﹑親戚﹑鄉里關係結合起來的領導集團。由於各旗間互不統屬,各種集團林立,不易離開本土,形成了它的分散性和落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