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楚白蓮教起義的歷史故事
清嘉慶初年的農民起義。最早參加者多爲白蓮教教徒。始爆發於川楚陝邊境地區,後波及川、楚、陝、豫、甘等省,歷時九載,是清代前期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戰爭。
川楚陝三省邊境地區是一片原始森林地帶,歷來爲被迫離開土地的流民聚集之所。乾隆三十七、三十八年1772、1773),川、楚兩省饑民來此覓食者達數十萬。加上來自河南、安徽、江西等省的流民,總數不下百萬。該地土壤瘠薄,氣候惡劣,流民除搭棚佃耕土地外,還需受僱於木廂廠、鐵廠、紙廠,獲取微薄工錢,方能生存。他們不僅受地主、廠主的剝削,還要受差役、訟棍的勒索,生活極爲艱難。絕望中的流民便成了白蓮教傳播的對象。
白蓮教是明清時期主要的祕密宗教,崇奉“無生老母”與“彌勒佛”,以“真空家鄉、無生老母”爲八字真訣,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一定寄託,對於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力圖擺脫現世的流民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從者日衆。
乾隆後期,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官僚、地主、富商大肆兼併土地。人口激增、耕地不足,導致糧價猛漲,饑民日衆。加以封建統治階級生活奢侈,貪官污吏橫行,人們不滿和反抗情緒日增,白蓮教的宣傳也隨之增加了反抗現實的內容。乾隆三十九年,教首樊明德在河南向教徒提出已到“末劫年”,將要“換乾坤,換世界”。稍後,劉鬆、劉之協、宋之清等在湖北、四川、安徽等地傳教時,又提出“彌勒轉世,當輔牛八”牛八即朱字拆寫,暗指明朝後裔),宣稱“黃天將死,蒼天將生”,入其教則可免一切水火刀兵災厄。入教後,“教中所獲資財,悉以均分”,習教之人,“穿衣吃飯,不分爾我”,“有患相救,有難相死,不持一錢可周行天下”等。這種宣傳既符合小生產者平均、平等和互濟互助的要求,又滿足了他們反抗求生的願望。因此,到乾隆末年,白蓮教已發展成一支強大的勢力,並醞釀舉行武裝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