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寶盆_中國歷史故事
明初,潘村街今明光市潘村鎮)來了一戶逃荒人家,男的推着一輛獨車,車上有一牀鋪被、幾個陶製壇罐和黑粗瓷碗,女人肚子挺得高高的,看樣子又有了六、七個月的身子。小車上還坐着兩個孩子,一個四歲、一個兩歲,都是男孩,男的姓華,叫華良,女的姓樑,叫樑花,他們是打山東逃荒過來的。夫婦倆在街東的一個財神廟裏安了家。這財神廟只是一間丈把長寬無讓無窗的破廟,一尊半人高的木雕財神像,長年無人侍奉已歪倒在一邊,厚厚的浮灰已糊住了這菩薩的鼻子眼。
華良和樑花一連兩天,掃的掃,洗的洗,將小小破廟的地下、牆上打掃得乾乾淨淨。山牆頭還壘了口露天竈生火做飯,大人叫、小孩鬧,嗨!這就成了一個家了。女人家的心細,她修補了神臺,洗淨上神像,將財神立在臺上,扶擺端正,還買了兩炷香,一邊拱手作揖,一邊祈禱着。一家人和財神爺作了伴。
這華良是個莊稼人,耕耙收種、叉把掃帚揚場杴,樣樣拿得起,還有一身使不完的勁,沒幾天就被街上潘老保險金家僱爲夥計。這樑花雖是個小腳女人,但做得一手好麪食,發出的饅頭能當球拍,擀出的麪條厚薄長寬一刷齊。今晚切的面,明早也不會粘在一塊兒。只在潘老爺家露了一手,一個潘村街從南到北已無人不曉了。開始時誰家想吃樑花的手擀麪,就上門去請。面擀好了,東家大都送她一碗半碗麪粉做工錢,小日子也就湊和着過了。可這樑花是個帶身子的女人,眼看着肚子一天天大起來,東走西顛的也不太方便。潘太太給出了個點子,她借樑花十斤麪粉,讓樑花每天在家擀麪條,門口擺個攤子,誰家要吃麪條就上門來買。就這樣,潘村街頭從此有了家麪點店。那財神廟自從住進了他們家,神臺上開始隔三岔五地有人來上香,後來漸漸地香火不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