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戰的歷史故事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是宋朝末年宋朝軍隊與元軍的一次戰役,這場戰爭直接關係到南宋的滅亡,是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相傳宋元雙方投入軍隊30餘萬,最終宋軍全軍覆滅告終。此次戰役之後,宋朝也隨之覆滅。
崖門因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名崖門。
編輯本段二王南逃
元軍在襄樊之戰大破宋軍以後,直逼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於是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的楊淑妃在國舅楊亮節的護衛下,帶着自己的兒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出逃,在金華與大臣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文天祥等會合。接着進封趙昰爲天下兵馬都元帥,趙昺爲副元帥。元軍統帥伯顏繼續對二王窮追不捨,於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剛滿7歲的趙昰登基做皇帝,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楊淑妃爲楊太后,加封弟弟趙昺爲衛王,張世傑爲大將,陸秀夫爲籤書樞密院事,陳宜中爲丞相,文天祥爲少保、信國公並組織抗元工作。
編輯本段追殲二王
趙昰做皇帝以後,元朝加緊滅宋步伐。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淪陷,趙昰的南宋流亡小朝廷浮海直奔泉州。在期間,趙昰的龍舟被元軍圍困,只是因爲當天大霧瀰漫而僥倖逃出。到了泉州,張世傑要求借船,卻遭到泉州市舶使、阿拉伯裔商人蒲壽庚拒絕。於是張蒲不和,導致蒲壽庚投降元朝。張世傑搶奪船隻出海,南宋流亡小朝廷只好去廣東。趙昰準備逃到雷州,不料在海上遇到颱風,龍舟傾覆,趙昰差淹死並因此得病。左丞相陳宜中建議帶趙昰到占城今越南南部),並自己前往占城,但後來趙昰與其弟弟趙昺數次召其回來都不返;1281年元徵占城,他又逃到暹羅今泰國),最後死在那裏。景炎三年1278年),由於多年的嬌生慣養和自身體質虛弱,趙昰終於病死於廣東的硇洲島上,享年10歲,葬於永福陵,廟號端宗。他死後,由弟弟7歲的衛王趙昺在碣州(今香港大嶼山)登基,年號祥興。趙昺登基以後,左丞相陸秀夫和太傅皇帝的老師)張世傑護衛着趙昺逃到厓山,在當地成立據點,準備繼續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