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請願運動的歷史故事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生活最美的時刻,往往在不經意之間
20世紀初,隨着清政府推行“新政”,資產階級愛國運動和革命運動的興起,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政治代表也積極行動起來,重新議論起開國會、立憲法的問題。他們認爲要發展資本主義,就必須改良封建專制主義的政治組織,開國會、立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只有這樣,才能“安上全下”,即緩和階級矛盾,消弭革命,抵禦外侮,爭得資本主義發展的有利條件,並使本階層獲得參政的權益,保障自身的經濟利益。這樣,要求實行君主立憲,就成了這一時期改良派的政治綱領及其活動的中心內容,故改良派也被稱立憲派。爲此,他們開展了一場延續八九年之久的立憲運動。立憲派又分爲海外和國內兩個部分。海外以康有爲、梁啓超爲代表。戊戌變法失敗,他們受清政府通緝,成爲“國事要犯”,在國內無立足之地,逃往國外,在華僑中建立保皇會,宣傳保皇、立憲,反對革命,在國內外有相當的影響。這部分人也被稱爲保皇派。國內以較大的商辦企業主、商辦路、礦公司的主持人以及與他們在政治、經濟上有聯繫的知名人士爲代表,如大生紗廠和通海墾牧公司的主辦人張謇、浙江鐵路公司總理湯壽潛、湖北鐵路協會首腦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