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巧妙最成功的連環計
孔子派子貢遊說各國以救魯國
孔子門下有七十二賢人,獨有子貢頗懂兵法長於謀略,孔子對其最爲器重。愛才的孔子曾把子貢比喻爲瑚璉。瑚璉者,宗廟之貴器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國家的棟樑之材。
春秋亂世,戰事頻繁。其時,齊國權臣田常欲作亂,但又畏憚高、國、鮑、晏等大臣,於是勸齊國國君興兵伐魯,企圖削弱諸臣。
孔子得知消息以後,很是爲自己國家的前途擔憂,便對弟子們說:“魯國乃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你們爲何不出?”子路、子張、子石等請行,孔子皆不準,知道他們不是那塊料。子貢請行,孔子不僅非常痛快地答應了,還爲子貢餞了行,囑咐他一定不辱使命。
使命在肩的子貢馬不停蹄地來到齊國,搖動三寸不爛之舌,對齊國權臣田常說:“君興兵伐魯不是步好棋。魯是難伐之國,其城牆薄而低矮,其土地狹而淺薄,其君主愚蠢而不仁,其大臣虛僞而無用,其人民厭惡戰爭。這樣的國家不可與之交戰。君不如伐吳。吳國城高而厚,地廣而深,兵甲堅而新,將士精悍,武器裝備精良。這是最適宜討伐的國家。”
田常一聽,氣得臉色都變了,說:“先生所說難攻打的,都是大家認爲容易的;先生認爲容易攻取的,誰都知道是最難的。先生如此教我,究竟什麼意思?”子貢回答道:“我聽說,憂患在內者攻強敵,憂患在外者攻弱敵。現在您的憂患在國內。我聽說君曾三次欲加封而不獲成功,就是因爲有大臣不贊同。齊國若伐魯獲勝,則齊國疆域擴大,國君威望大增,大臣地位更加鞏固,而君卻無功可言。國君就會日漸疏遠你,君若欲成就大事,就難上加難了。更有甚者,君在齊國的地位和處境也危險了。所以我認爲不如伐吳。吳國強大,伐吳不勝,損兵折將,大臣內空,如此一來,孤主在上,只有依賴君了。”田常一聽,不覺擊掌稱善,便問道:“我們已出兵伐魯,若轉而伐吳,大臣懷疑我,該怎麼辦?”子貢說:“君暫時按兵不動,我請出使吳國,說動吳國救魯而伐齊,君就可以移兵迎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