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林王節的傳說_中國歷史故事
我國許多地區都興五月五日過端午節吃糉粑,爲的是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然而也有例外,貴州景屏縣的寨母一帶的侗家,就是六月辰日吃糉粑,爲的是紀念當地的一個侗族農民起義領袖林王。寨母過節不僅包有一般大小的糉粑,還包有粗如大碗、兩尺多長的大糉粑。傳說當年林王領兵打仗時,常以糉粑作乾糧,所以將糉粑包得又長又大。
林王名叫林寬,出生於寨母地方,祖家原住黎平,其父林讓參加過勉王起義,失敗後受官兵迫害,便從黎平洪州一帶順着古州的朗洞,經青山界,過八受河搬到現在地住地。當時,婆洞一帶還沒有人煙,以後才陸續搬到許多侗家。由於這個寨子建得最早,被周圍的寨子稱爲寨母。
林王是背爺崽其父過世後才出生),家境貧苦,從小給財主做工,砍柴割草,放牛餵馬,養魚看田水,什麼活都幹過。他長得高大魁梧,人品出衆,力大無比,聰明能幹,作起來一個頂幾個,又愛幫助人,鄉親們都喜歡他。
傳說林王給財主在山塘裏養魚,財主叫他割草餵魚,他就把魚趕上坡去吃草,吃飽了,又趕回塘裏放。因此他喂的魚又肥又大。他很愛馬。白天放馬吃草,騎馬練武,夜晚睡在馬圈邊,把馬喂的又高又壯,後來成了他的戰馬。現在寨母背後還留着他當年修得石馬圈,已崩了兩方,還存了兩方,青石板上還留着馬蹄印和他的草鞋印。有一次林王給財主在山上放牛,見許多窮人沒有飯吃,很不忍心,便敲死一頭牛分給大家煮着吃。別人擔心他叫不了差,他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叫人把牛尾巴插在巖縫裏,叫一個人藏在巖洞裏等着,他立即跑去叫來了財主,說有一頭牛卡在巖縫裏出不來了。財主急忙趕上山,一看果然只有牛尾巴露在巖縫外了。財主便去扯牛尾巴,巖洞裏的人學牛叫,越扯牛越叫。結果牛尾巴斷了,牛沒有出來,只好無可奈何地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