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姆皇帝”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一個階層的奢侈是靠着另一個階層的貧窮搭建
統一臺灣,也是康熙皇帝惦唸的一件事。鄭成功在收復臺灣以後不久,就生病去逝了。他的兒子鄭經、孫子鄭克爽先後割據着臺注,康熙皇帝力排衆議,決心統一臺灣。在康熙皇帝二十二年公元一六八三年),清朝將領施琅率軍攻佔了臺灣。從此,清朝政府對臺灣實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這件事對維護國家統一和反對外國侵略有着重要意義。
臺灣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對福建、廣東沿海缺少土地的農民很有吸引力。很多人渡海到臺灣島去謀生。清朝政府總覺得臺灣和大陸之間隔着大海,擔心臺灣島上百姓一旦造反,不好收拾。於是頒佈禁令說,若發現"偷渡者",一律打五十大板,再押送回原籍。但是,無論官府怎樣三令五申,也無濟於事,人們這次渡海不成,下次再來,照樣成羣結夥地擁向臺灣。
可是,臺灣的官僚地主們霸佔了大片田地,向農民徵收高額地租,官府的賦稅也層層加碼。加上政治上的嚴密控制,人民的生活很痛苦,人身自由也受到威脅,不滿情緒越來越高。
康熙皇帝六十年公元一七二一年),臺灣發生了海嘯和地震。百姓們以爲是天神發怒,就合夥湊錢請戲班來唱戲謝神。臺灣知府王珍認爲這是個發財的好機會。他污衊百姓私自結盟,圖謀不軌。一下子就把四十多人關進了監獄。幾天之後,王珍又藉口有人違犯官府禁令進入深山偷砍竹子,把二百多貧苦百姓投入監牢。對於能出錢賄賂他的,立即翻譯;拿不出錢的,打四十大板,押送過海,攆回原籍。臺灣的百姓提起王珍,沒有恨得不咬牙的。很多地方都爆發了反抗官府的起義。"鴨姆皇帝"朱一貴就是當時最著名的起義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