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底線的議論作文
篇一:關於底線的議論文
底線沒有底
著名學者易中天曾在《當下中國最缺什麼》一文中寫道:你問當下中國最缺什麼,我看最缺底線。這很可怕。一個人,沒瞭底線,就什麼都敢幹……底線就是生命線。
而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與易中天有著同樣的看法。底線已經低到幾乎不見底。是什麼揭掉瞭底線的底?是名利的誘惑,是道德的缺失,是人們日益扭曲的審美觀。
名利的誘惑是底線被壓得越來越低的根本原因。2008年曝出的“毒奶粉”事件至今仍讓國人對國產奶粉心有餘悸。三鹿奶粉公司為瞭提高奶粉中測出的蛋白質含量更高,竟向嬰兒食用的奶粉中添加有害物質三聚氰胺。一個個年幼的嬰兒卻因此遭受腎結石的病痛之苦。母親們的淚水讓人同情而又心酸。事情一經報導,立即引發瞭人們的憤怒。人們質問:底線何在?食品安全在我國一直備受關註,“毒豆芽”,“地溝油”頻頻試探公眾的底線。不良商傢為瞭蠅頭小利,不顧法律底線的瘋狂逐利行為令人心寒。
即便能抵制得住名利的誘惑,人們卻又總是在不經意間讓底線因為道德的缺失而變得模糊。2011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相繼被兩車碾壓,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隻是加快腳步漠然而去,最後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在凌晨黯然離世。不知小悅悅彌留之際看見冷漠的路人毫無停留的匆忙腳步,內心是否充滿瞭疑惑——這個社會怎麼瞭?道德的底線呢?年幼的她已來不及思考,於是這個沉重的問題留給瞭我們。在雷鋒精神被廣泛傳播的今天,人們卻總是在“扶”與“不扶”,“救”與“不救”之間猶豫不決。怕惹麻煩,於是選擇轉身離去。時而某人“勇敢”地扶起一個老人,便可四處聽到其感人事跡。扶起一個摔倒的老人本是天經地義的小事,卻能得到如此高度的贊揚,可見道德的底線有多低。踩著應該的底線,卻已凌駕於現實底線的萬丈之上,不免有些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