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插在作文是什麼意思
篇一:在語文課堂上如何穿插作文指導
在語文課堂上如何穿插作文指導
語文課亦是作文指導課
論文摘要:把作文指導滲透在每篇課文的教學中,做到善導學生積累素材、詞匯,學會謀篇佈局,體會語言表達,培養創新意識,能卓在成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應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過程,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語文教學改革,深入研究作文規律,提倡“語文課亦是作文指導課。”
也許有人認為這樣的教改有點誇張。仔細分析,實則不然。因為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並把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以此來擴大學生的語言積累,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最終達到學會運用語言的能力——寫作能力。因此,樹立作文指導意識,把作文指導滲透在每篇課文的教學中,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那麼,如何在語文課中滲透作文指導,卓有成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下面,我談談一下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善導學生積累素材
葉聖陶先生說過:“訓練學生作文,必須重於傾吐他們的生活積累。”這“生活積累”就是他們的作文材料。可見,我們在語文課中不能忽略這一環節,要善於引導學生學習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我在教學完《魚遊到瞭紙上》這篇課文後,先提問學生:作者是怎樣發現瞭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又是怎樣發現瞭他的“與眾不同”之處?讓學生紛紛發表意見之後,我歸納出瞭這節課的訓練重點:我們從這篇課文中學到瞭一些積累素材的方法。一是要留心周圍的事物。作者到西湖玉泉去觀魚,由於留心,才發現瞭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二是要多看、多聽、多問。由於作者用多種方式,多次觀察那位青年,才發現瞭那位青年與眾不同之處;三是要勤動筆。有瞭見聞和感受,就及時記下來,這篇課文的作者就是這樣做的。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隻要善於發現,仔細觀察,註意積累,作文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