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撿到錢包後索要報酬
文章分類:心情隨筆
你也會想看的:有關好朋友的名言
篇一:惠州市2016屆高三第二次調研考試作文講評
惠州市2016屆高三第二次調研考試作文評分細則
18.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起“送失物要車費”被稱敲詐的事件,在網上引發瞭熱議。當事人之一是四川綿竹一位的哥付世貴。8月27日那天,他拉瞭一個乘客,對方將一個包遺落在車上。他為瞭還包先後出瞭3趟車,因此要求對方按出車裡程合計付費120元,經過爭吵,最終對方付瞭65元拿回瞭自己的包。該乘客把這事以《出租車司機敲詐乘客!行為太惡劣!》為題發到微信上,事件很快在網絡上發酵,網友人肉出“黑心司機”的姓名住址,一時間付世貴遭到很多人的謾罵攻擊。也有人認為的哥很冤枉,覺得他的行為算不上是敲詐。還有人認為的哥送還失物是做好事,但收車費就變瞭味。
請根據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800字以上。
審題分析
【試題分析】作文試題采用新材料作文題型,與2015年全國新課標Ⅰ卷的作文題思路保持一致,為社會現象類材料作文,這類作文是近幾年高考作文的一個熱點題型,也是一種直擊社會熱門話題的新的高考作文命題形式,充分體現瞭公民意識,彰顯大語文教學理念,洋溢著強烈時代責任感!本次作文秉承瞭在選材上貼近現實生活,在理解上沒有太大難度,在立意上有多種選擇等特點。所給材料是一則新聞報道,來源於多個媒體對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報道。事件的基本信息是“的哥送還失物索要車費被稱敲詐”。作為事實材料,作文題用200餘字概括瞭事件的基本面貌,其目的在於引導考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理解和判斷。